从古时的烽火台到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光的强度、频率、偏振、相位等多个物理维度陆续被开发作为信息通道,推动通信容量的一次次跨越式提升。
面向 5G、6G 通信技术革命,近年来对于光场空间结构的开发,为应对无止境增长的通信带宽需求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大量独立、正交的空间模式进行通信网络扩容。其中,携带光学轨道角动量(OAM)的涡旋光带来了最大的想象空间:理论上能够提供无限多的正交信息通道,从而支撑无限大的数据量。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涡旋光通信应用示范研究中,涡旋光的通道数被严重限制在 20 个以内。这源于涡旋光的一大瓶颈问题:传统涡旋光的发散角随着通道数的增加(阶数增加)而迅速上升,意味着接收端的光学口径急剧扩大,例如第 99 阶模式所需接收面积为第 1 阶的 50 倍(如图1所示),伴随而来的规模、造价上的飞涨都是实际通信系统难以承受的,因而极大地限制了涡旋光对通信带宽的实际提升效果。
最近,这一限制被突破。来自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新型的光通信载波模式——超自由度”结构光(如图2a、2b所示)。
该模式族具有发散角的 20 重简并特性,即多达 20 个正交模式共享同一个发散角(见图2c插图展示的 20 个图样),使得前 100 阶模式的发散角仅变化 18%(作为对比,传统涡旋光变化 900%,如图2c所示),从而将自由光通信可复用的空间通道数一举提升了 2 个数量级(如图2d所示)。
图2:”超自由度”结构光示意图:(a)三个独立自由度;(b)正交性分析;(c) 与传统模式的发散角对比(前100阶);(d) 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传输信道数目对比(系统规模越大,优势越明显)。
该工作中,研究者巧妙利用了“超自由度”结构光的波-迹二象性,即光的波包与几何轨迹相互耦合,从而在传统涡旋光的自由度(中心处OAM)之外,产生了可显著增强发散简并的全新自由度(图2a):几何轨迹处的子光束OAM、相干态相位(光线簇方位)。
研究者首次验证了多个自由度作为信息传输通道的独立、正交性(图2b),并解决了“超自由度”结构光的高效模式识别、高维信息解码的实用化难题。
同时,研究者还揭示了新型载波在发散简并之外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大幅度抑制两类误码:
图3:新型结构光保持光强的中心对称性,显著抑制中心偏移导致的误码(与传统涡旋光对比)
2)背景噪声导致误码(信号“0”误为“1”),如图4b所示。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清晰的图像传输,重建质量显著优于传统涡旋光束,如图5所示。
图4:新型结构光(三自由度)与传统涡旋光(阶数间隔分别为1,2,3)的误码率对比:(a)中心偏移导致误码;(b)背景噪声导致误码
图5:新型结构光(三自由度)与传统涡旋光(阶数间隔分别为1,2,3)的图像传输质量对比(绿色为失真像素,ER为误码率)
本文针对涡旋光通信应用的痛点,提出了多重发散简并的光通信载波技术,可与偏振复用、波分复用等现有技术兼容,为下一代密集编码、超大容量光通信网络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同时,该研究思路可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波-迹结构光、涡旋光模式族,解锁更为丰富的空间自由度,实现更多重的发散简并,将涡旋光的巨大潜能进一步释放。此外,新型光束多自由度之间的内禀不可分性,或将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获得新的突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凸齿面仪表阀拉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