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17日电(记者梁姊、宋瑞)清晨,沿着公路向天津滨海新区小王庄镇驶去,集市里的叫卖声、公园里的晨练声连连入耳……沉睡的乡村已经苏醒。
深冬的渤海湾畔,清晨的气温只有零下八摄氏度。家住向阳里社区的吕振营老人刚刚买完菜回家,推开家门,屋里暖意袭人,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2.1摄氏度。
家里,吕大爷的老伴商锡会正在做早饭。时值“三九”,老人只穿着一件薄薄的线衫。她一边忙活,一边跟记者说:“这两年大家都说,咱们的暖气是从地底下抽上来的。空气好了,家里也比从前暖和了。”
商锡会口中“从地底下抽上来”的暖气,是小王庄镇的地热能。2023年,小王庄镇2个小区共22万平方米住宅的地热能供暖项目全部完成,经测算,这2000余户每年在供暖季减少的碳排放量达一万余吨。
这只是小王庄镇打造“零碳小镇”的一个缩影。小王庄镇位于滨海新区西南部,人口2万余人,是个典型的农业镇。依托风力、光照和地热能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小王庄镇正努力在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等环节降碳减排,打造“零碳小镇”。
走进小王庄镇李官庄村,连片的农田之间,最显眼的是一台台高耸入云的风力发电机,如同一只只白鸟展开巨大的翅膀,叶片随风缓缓转动。
小王庄镇党委书记李振介绍,目前,小王庄镇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已建成和在建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达到496兆瓦。“我们还在各小区和各村都布建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努力实现‘零碳小镇,充电不难’”。李振说。
在距离李官庄村6公里以外的北和顺村,食用菌种植户陈金卫正在忙碌。在连片的光伏板下,是他的600亩黑色大棚。棚中潮湿的空气里,刚刚培育的羊肚菌正在抽出雪白的菌丝。
谈起“农光互补”,陈金卫聊得头头是道。他向记者解释,光伏板能遮阳,菌子长得快,一块地还能赚两份钱。羊肚菌的培养基也是来自镇内的奶牛场,“处理牛粪还排碳,用来做羊肚菌的基肥正好!”
小王庄镇还在探索农业生产的全流程减碳。“我们回收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粉碎后与家禽粪便混合,发酵后就成了有机肥。”小王庄镇企业天津运发生物有机肥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润庄介绍,目前企业年生产量已达到了8万吨。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关键碳排放环节是化肥生产和施用。在小王庄镇,种、养殖业和有机肥料生产的循环大幅减少农业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有机肥的施用也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截至目前,小王庄镇已有一万余亩土地施用有机肥。
除了聚焦农业生产的低碳转型以外,小王庄镇还将低碳发展的思路拓展至乡村文旅。
去年3月,小王庄镇“零碳小镇”主题馆开馆。寒假已至,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们正在听讲解员详细讲解零碳知识。借助数字沙盘、互动体验和产品展示,“碳达峰”“碳中和”等概念被直观阐释。在孩子们的提问声中,主题馆俨然成为小王庄镇的一张科普名片,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学生等学习交流人员超2万人次。
春有“桃之邀约”巡游赏花,夏有“风吹麦浪”野营观星,秋有“瓜果飘香”采摘收获……2023年,小王庄镇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超700万元,三条旅游路线也于同年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时值冬季,小王庄镇的“文旅名片”南抛庄村,游客虽然不多,却依旧热闹。循着施工的叮当声走去,一间农家风味十足的民宿已初显雏形。
项目施工方中铁建设集团十六项目部的总工程师康海飞介绍,基于小王庄镇打造“零碳小镇”的发展思路,这里将成为由环保建筑材料和光伏发电设备打造而成的“低碳民宿”,以企业在建筑行业的技术积累服务乡镇文旅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小王庄镇将继续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打造高标准、安全化、人性化、高品质、特色鲜明的农旅融合服务体系。”李振表示,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架起快车道,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